活水如何更好浇灌科创企业
选稿人员:褚辰 | 发布日期:2024/11/11 17:01:08 | 浏览次数: 229
科技崛起,必须要利用好 力量。如何构建既能促进科技创新又能保障 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 体系,成为9月5日至7日在沪举行的第六届外滩 峰会上热议的话题。
科技 是通过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抵押、担保等 方式和服务,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的 模式。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 支持。
“我国的科技 发展非常迅速。”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在外滩 峰会上表示,“ 业的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与科技的融合正在成为新势力。总体来看, 对创新的支持正在向创新的前端延伸。”
2023年召开的中央 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 居首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 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 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由于科技企业具有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需要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 服务体系,助力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发展。“ 行业的不同业态要主动融入到科创生态的逻辑、机理里面,这样才能提供更专业、更可持续的 服务。”国泰君安证券总裁李俊杰表示。
股权投资在科创企业成长的早期,特别是“从0到1”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决定》也明确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基金要保持良好运行,必须要把‘募投管退’的全链条做好,特别是前面的‘募’和后面的‘退’,这就需要有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同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并购市场,确保退出渠道的通畅。”北方新 研究院院长陈文辉说。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 学院首任理事长屠光绍认为,在科技 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的协同发展,投资与融资的协调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2340亿元,同比增长38%。
科技 的发展离不开“敢贷”“愿贷”的政策激励和引导。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了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5月份,国家 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 “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在提升科技 质效方面,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为忠表示,商业银行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做科技 ,必须重新定位。“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非常重要。在创新链方面,银行要帮助企业把专利、知识产权变成真正的经营资产;在产业链方面,银行不仅要对单一的企业提供 服务,也要加强对企业上下游的链条式服务。”
尹艳林建议,要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手段提升对科技企业的风险评估和 服务能力;支持商业银行和创投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开展合作,实现投贷联动;鼓励设立专营机构,如科技 事业部、科技支行等。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