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8luck新利app >综合施策化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

 

 

综合施策化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

择稿人员: 郭红丽    |  发布日期: 2019-03-11   |   访问次数: 669    
字体:
〖背景色:

  两会期间,《 时报》记者就做好小微、民营企业 服务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他表示,做好小微、民营企业 服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亟须综合施策以更好地解决。


  他坦言,当前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银行资本金约束影响了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 供给。我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是围绕着规避资本金约束和贷款规模约束而产生的,“影子银行”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 风险。近年来,随着 去杠杆的不断深入,“影子银行”逐步回流表内, 机构要维持和增加原有的融资规模必然会受到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进而影响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 供给。


  二是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偏少、担保门槛较高,担保范围有限;民营担保机构担保能力低、费用高,融资成本上升。同时,随着市场风险不断暴露,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和银担合作业务呈收缩态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融资,加剧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小微和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融资成本高,降低了 支持的商业可持续性。小微和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导致其贷款不良率高企。同时,在降成本背景下,较高的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造成了银行支持的商业可持续性不足。据了解,目前银行存款付息成本约2%,小微企业贷款管理成本约2%,实际不良率约4%~5%,按此测算,银行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至少需要8%才能保本,加上担保、评估等费用,最终融资成本近10%。小微和民营企业想长期获得低于此成本的资金,银行机构的 支持难以长期持续。


  四是银行机构内部的考核导向造成了对小微和民营企业“不敢贷”“不能贷”和“不会贷”。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尽职免责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不良追责制度较为严格,导致信贷人员“不敢”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放贷。有些银行在信贷资源上优先安排大企业、政府平台、房地产客户,剩下的才考虑小微和民营企业,没有充足的信贷额度,导致信贷人员“不能”为小微和民营企业放贷。部分银行过于注重利润考核,更多关注于营销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小微和民营企业 服务上投入较少,导致信贷人员业务技能缺乏,“不会”为小微和民营企业放贷。


  基于以上原因,对于如何化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郭新明提出以下4点建议。


  第一,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有效补充银行机构资本金,增加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 供给。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陆续通过IPO、定向增发、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及二级资本工具等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但与银行机构信贷扩张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加快落实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 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通过股东注资为国有 机构充实资本金,提高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以促进银行机构的信贷投放,进而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 支持。


  第二,通过政府出资,设立扩充国有性质的担保基金,为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支持。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部门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降费奖补,有效扩大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但与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建议通过相关部门专设并扩充政府性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保持较低费率,为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增信服务。


  第三,适度增加对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的补贴,提升 支持的可持续性。近年来,人民银行等部委已出台多项鼓励 机构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支持的政策措施,如定向降准、扩大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创新政策工具等,这些政策措施对短期缓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央行政策工具需要其他政策的支持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相关部门设立贷款风险缓释基金,与银行机构按比例,共同对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进行分担。同时,由相关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对为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 机构进行补贴,确保各机构在保本微利、商业持续的情况下,继续为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第四,督促银行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杜绝存贷考核挂钩现象。一是降低对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率的考核要求,增加其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投放和社会责任贡献率的绩效评价,强化银行机构的责任和大局意识。二是督促银行机构尽快落实好尽职免责制度,在依法合规情况下,有效降低信贷人员问责风险,提升小微和民营企业免责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比重。三是加强 监管力度,提升商业银行业务合规性,防止一些银行在存款来源不足情况下,为小微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以存定贷、存贷挂钩。

  来源: 时报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