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8luck新利app >赤峰:马鞍山村展新姿

 

 

赤峰:马鞍山村展新姿

择稿人员: 刘磊    |  发布日期: 2020-04-29   |   访问次数: 1386    
字体:
〖背景色:

开栏的话

  春风拂面,万物竞发。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全市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起,本报开设“脱贫村里看变化”专栏,全面反映我市农村牧区和农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走进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柏油路纵横交错,瓦房宽敞明亮,山葡萄园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陆续开门营业……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正在经历着“蛹化成蝶”的美丽嬗变。

  “转一转,瞧一瞧,你们看看现在村里的变化大不大?村子干净整洁不用说,大家伙儿脱贫致富的劲头是真足啊!”村党总支书记刘少向感慨地说。

  小葡萄变成大产业

  马鞍山村种植山葡萄已有30多年历史,由于缺少组织,以前的山葡萄全靠农户自产自销,收益不大。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组织成立了蒙弘山葡萄专业合作社,牵头成立金马鞍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山葡萄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共吸纳社员370名,安置8名贫困户实现就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同时带动山葡萄种植户240户,直接带动33户75名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乌晓亮说:“马鞍山村精准扶贫户里,变化最大的就是谢殿武。前年上半年没什么好的发展路子,就种了3亩山葡萄,下半年经常看见他在牛棚里转,精神头儿也非常足。”为加快产业增收步伐,谢殿武把3亩山葡萄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从而使山葡萄收益有了稳定保障。与此同时,利用扶贫资金,谢殿武又养了两头基础母牛,拓宽了产业发展路子。如今,谢殿武的年收入达万余元。

  “明年我打算再多种2亩山葡萄,好好学学养牛技术。”谢殿武干劲十足地说。

  小山村有了大党委

  “脱贫攻坚工作光靠村党支部奋战远远不够,必须深入挖掘驻村单位资源。马鞍山村山葡萄产业联合党委的成立,打破了以往脱贫工作单兵作战局面,聚集了发展合力,形成了一家人共办一家事的良好局面。”马鞍山村山葡萄产业联合党委轮值党委书记武波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给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组织保障,马鞍山村组建了非建制性马鞍山村山葡萄产业联合党委,创新实施“党员+贫困户+支部”模式,鼓励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让优秀党员带动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联系就业等服务。同时还将一些老弱病残贫困户按照就近原则,分别包片给党员,让党员照顾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针对种植户存在浇水难问题,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国网喀喇沁旗供电公司免费为村安装变压器,解决了100亩田地灌溉问题。

  村民吃上“生态饭”

  这几天,马鞍山村第一书记刘叶阳格外忙碌。上个月,村里利用集体500亩山坡地发展林果采摘园,刘叶阳要时常去看看项目实施情况。

  “虽然挺忙,心情却很好。2019年4月份,马鞍山村整村实现脱贫,在接下来的致富路上,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正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刘叶阳说。

  近年来,村两委坚守绿色发展的亮丽底色,坚持生态立村不动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生态富民工程,不仅建成了集山葡萄观光、山葡萄饮品开发、红酒生产销售、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马鞍山红酒庄园,还牵头成立旅游合作社,发展农家乐12家,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每户农家乐年均收入11万元左右。积极引导6户贫困户与农家乐建立长期的农产品供销关系,年人均增收2000元。

  青山作证,绿水代言。扶贫春风吹拂下的马鞍山村正展现出崭新姿态,向着美丽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快速迈进。(记者 乔磊晶 特约通讯员 马文基 通讯员 吴海波)


[责任编辑: 巴菊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