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8luck新利app >和林格尔新区算力角逐科技新高地

 

 

和林格尔新区算力角逐科技新高地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4-08-14   |   访问次数: 715    
字体:
〖背景色:

  当今世界,算力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生产力,正在成为各国科技角逐的主赛场。业界认为,算力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全力建设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算力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已位列全国算力指数20强城市,并且在绿电直供背景下,“储、造、算、输、研、用”算力全产业链快速推进,更加显示出“中国云谷”的发展张力。

  在“中国云谷”核心区的和林格尔新区,人们正用新区速度、新区模式成就新区现象。

  新区现象:抢抓机遇 聚势而强

  骄阳似火的夏日,走进和林格尔新区,无论是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还是数据机房内,一台台服务器高速运转的场景让人心潮澎湃。

  在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载满智算服务器的一排排黑色机柜发出嗡嗡的作业声,指示灯不时闪烁。该中心智能算力规模高达每秒670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填补了我国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等领域所需算力的缺口。

  在和林格尔新区人工智能体验馆,参观者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感受着新区数字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在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B5楼服务器整机组装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按照流水线液晶显示屏提示流畅迅速地装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代表处销售总监张珂介绍:“这条生产线,3年内生产订单总量不低于9万台,可以向和林格尔新区上游厂商整合零部件及软件,为下游客户提供完整服务器产品。”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成为超聚变国内第三座生产工厂,可以面向整个华北区域供货。

  ……

  放眼全球,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催生的对数字化、人工智能训练等相关技术运用的巨大需求,带来了算力的迅猛增长。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就像工业时代的电力一样,成为新的关键生产力。

  围绕“成为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的建设目标,和林格尔新区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绿色算力为支撑、人工智能为方向,打造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已落地20多家数据加工处理企业、10个通用大模型训练基地、10多个运营运维企业,已经建成并运营80多个信息平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智算中心,华为北方区域最大云数据中心的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 机构数据中心,并行科技内蒙古新型算力基地,寒武纪和林格尔基地等相继建设或投用,产业规模与发展指数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十大数据集群中位居前列。

  从基础条件来看,呼和浩特有可靠的能源基础。内蒙古“天上有风光、地下有煤炭、手里有电网”,电力供应充足,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绿电占比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内蒙古电价低廉稳定,数据中心平均用电价格稳定在0.32元/千瓦时。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年平均气温7.7℃左右,空气干燥、气候凉爽,天然降温就能保证数据中心的自然散热,可为企业节约至少20%的用电成本,是国际公认的大数据产业黄金纬度区。优越的区位让呼和浩特到北京区间高铁运行不足2个小时,可以高度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里地质结构稳定自然灾害少成为建设大数据中心的理想之地。

  昔日的内蒙古“煤从空中走”是卖电,今天的呼和浩特依靠能源优势卖算力。有一组2023年的简单数据可以参考:1吨煤的售价是383元;如果用1吨煤发电就可以升值到615元;如果用1吨煤发的电支持算力,就会产生8854元的效益。

  在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不只是在卖算力,还在聚集数字资产,把绿色算力转移到制造业上。据测算,到2025年,和林格尔新区的算力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新增就业岗位不低于1万个。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区吃了“风”的饭。

  在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入当地过程中,呼和浩特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牵头成立“1+2+N”新能源产业链生态联盟,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进能源资源总部基地和绿电消纳利用示范区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80%,节能降耗有力提升了“东数西算”工程的“含绿量”。中国气象局和林格尔气象超算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中心由于绿电使用比例达到了70%,相较北京,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3000吨。

  新区吸引力还有更深的内涵——

  中国“ 云谷”首个 科技项目——中国银行 科技中心在和林格尔新区落户,这是全国范围内服务器数量最多、数据存储量最大、网络延时最短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具备为全国乃至世界包括5G在内的科技应用、供应链 、 安全、 支付新方式等 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的综合承载和服务保障能力,已成为各大 机构数据存储、应用科技项目集聚的中国“ 云谷”。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亚洲最大的益生菌研发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全产业链益生菌研发生产基地。

  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内蒙古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旷视人工智能超算平台投入使用,填补了内蒙古人工智能模拟运算能力的空白。

  华电“绿电直供”项目为算力企业跨境出海提供便利,填补了内蒙古绿色能源供给产业链空白。

  ……

  数据中心扎堆集聚,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交织发力,继续推动在交通、教育、医疗、 等重点领域开发开放一批应用场景,将有效实现和林格尔新区乃至呼和浩特市的算力赋能、算力增效,呼和浩特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算力高质量发展先锋。

  新区模式:守住定位 合作共赢

  速度与激情往往与供需契合紧密相连,在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多赢已覆盖双赢,要想持久健康发展,彼此互补必不可少,努力成就对方也就是成就了自己。

  走进和林格尔新区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数据中心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加紧内装,以确保能按时完工。“我们租用机房一年的费用大约是4亿元,提前半年开工,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基建办主任侯振民说。

  让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数据中心提前半年开工的,不是中国农业银行的招牌,而是和林格尔新区创新政务服务,在企业承诺践诺基础上,指导项目承诺制开工组件申报工作,联合新区规划建设局提前预审承诺要件,大幅提升“承诺制施工通知书”审查核发效率,帮助企业投资项目抢抓施工期,平均提前120天开工。

  在和林格尔新区,风不只是资源,还有一种“风”就是工作作风。

  致力打造“和合共生”的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和林格尔新区在发展中制定出台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构建起了“企业零跑腿、拿地即开工、区域先评估、包装标准地、联审联办制”五位一体投资服务体系;在“有条件承诺制”的前提下,做到企业拿地即开工;文件不过夜,力争做到现场办,实现了“政府买单、专员代办、全程免费,土地摘牌、审图合格、即可开工,政府评估、成果共享、先诺后验,超前谋划、依规定储、即需即供,事项联动、业务联动、平台联动、部门联动”。

  与此同时,全面实行“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帮您办”审批服务机制,推动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业务入驻政务大厅,利企便民服务按下“快进键”,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为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时限压缩在70个工作日以内,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投资活力。

  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学军介绍,新区盯住“全产业链”持续发力,在产业上游,进行了新能源周边配套建设,并引进数据中心设备制造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绿电及算力设备;在产业中游,从算力、算力输出、数据中心建造三个方面引进企业,提供强大算力供给;在产业下游,建设有运营运维基地、数据开发流通应用基地、模型训练推理基地、信创适配基地,不断开发算力产业应用场景与用户。

  目标确定,行动紧跟。

  ——“借船出海”,聚焦落地的电信运营商、 机构、国家部委、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上、中、下游关联产业及相关企业,借助华为、移动等头部算力企业对新区发展的认可,依托其丰富的生态圈资源和作为链主企业的影响力,吸引算力产业链下游企业快速集聚,累计签约落地大数据产业相关项目150多个;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等优势科研单位,共同建设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科研中心以及高性能光栅产业化生产基地。

  ——“筑巢引凤”,先后统筹建设了智能制造产业园、人才创新谷等产业平台,区内首个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入驻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50余家。在人才创新谷搭建研发、孵化、人才综合服务“三大平台”,已签约教育、人才服务等领域项目50余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企业132家,营业收入超40亿元,培养高新技术企业8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417个,成为各类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

  ——“借梯登高”,与中国电信集团成立高科技合资公司;与超聚变、三诺成立合资公司,仅用4个月时间建成投产本地化服务器生产制造项目;与诚迈科技集团合资建设数字产业基地,共同发展信创产业;依托庞大的算力底座和服务器等数据中心设备更新运维需求、数据中心的绿电消纳需求、海量数据和算力交易的市场化需求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进了华电绿色能源供给示范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数据交易中心等项目。

  当一个又一个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和林格尔新区就成为具有超强磁吸力的磁场。

  新区速度:以毫秒记 制胜千里

  1秒等于1000毫秒,而5毫秒、15毫秒、20毫秒就是和林格尔新区将数据传输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所需要的时间,这样的速度还在持续刷新。

  5毫秒是什么概念?业内人士举例,比如当我们在北京乘坐火车刷身份证进站的时候,身份证放到闸机上的一刹那,信息已经从北京传到了呼和浩特,并且在呼和浩特完成核验后,传回北京,又命令闸机放行,这背后就是算力。

  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呼唤着更高效的算力基础,也为我国算力产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驱动下,“想发展,投算力”正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胜负手”。

  2022年,郑州出台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据中心产业基地”。作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宁夏已经瞄准打造中国西部算力之都,提出到2025年,区域内标准机架总数达72万架,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不低于65%……而呼和浩特早在2011年三大运营商就相继入驻建设数据中心,开始打造通信互联网“国家队”。到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2017年和林格尔新区挂牌成立,呼和浩特市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首批5G商用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城市。

  2021年9月,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新兴数字技术产业,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将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全面建设“中国云谷”。

  2024年1月,呼和浩特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超前布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元宇宙、未来网络、人形机器人、航天科技、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目前,和林格尔新区上游已集聚了服务器、传感器、高低压电控设备、机柜等设备制造以及半导体材料生产企业10多家,落地了华为北方基地、新华三中央实验室、诚迈科技数字服务基地等,构建软硬一体的信创产业生态;中游建成了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和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呼和浩特——合肥、呼和浩特——北京点对点400G全光网络,与全国25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立了直达链路,落地建设运营商、 机构、头部企业、国家部委等算力项目60多个,启动建设了集群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下游招引了20多家数据加工处理企业、10多家运营运维企业以及移动九天、讯飞星火等10个通用大模型,训练总参数量超过万亿,绿色算力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正在推动呼和浩特“中国云谷”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迈进。

  卓尔不凡的速度,来自于和林格尔新区产业先行、以产立城、产城一体厚重扎实的数据底座保证。

  今年6月29日,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期间所公布的最新数据为:呼和浩特市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50万台,算力总规模达到2.4万P,其中智能算力达到2.18万P。下一步,随着大会上“东数西算”工程“京数蒙算”合作,“东数西算”工程“和林格尔新区——北京——芜湖——贵阳”算力一体化协同合作,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运营,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动平台等重要合作和重要平台的启动,和林格尔新区立足内蒙古、服务全中国的前进速度越来越快。

  新区速度,不仅体现在发展速度、网络速度上,同样体现在效能上。

  去年,和林格尔新区积极探索商事制度改革,利用自治区市场监管“蒙畅开”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市场主体登记智能化业务,率先实现办理营业执照无人工干预“秒出照”,审批时限由“按时计算”大幅压缩至“按秒计算”,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开办效率。

  小企业开办过程中引入的“住所托管”服务,便是和林格尔新区政务服务创新理念跑出服务加速度的一个缩影。传统企业开办,要求必须有办公地点,但是对于数字经济企业来说,尤其是初创期的小企业,远程办公、居家办公非常普遍,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特点,减轻企业租用场地负担,和林格尔新区开展了“住所托管”服务。

  “我们新区专门有孵化器,也可以开一个虚拟地址,大家共享,银行开户、核验都可以用这个。前提是讲诚信,对企业负责人要进行诚信核验。”和林格尔新区政务服务局局长郭菊颖向记者介绍。目前,和林格尔新区已有近百家小企业享受到了“住所托管”服务,为企业节省了资金,助力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小企业点对点服务,大企业服务跟跑。

  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项目的落地就是一个真实写照,从2022年5月华为公司工作团队首次到和林格尔新区考察调研,到12月正式签约,历经7个月20余轮对接,先后为华为公司提供了大量详细且标准极高的资料数据及技术参数指标等,解决了项目落地中遇到的选址、规划指标、供电保障、土地征收等多方面难题,特别是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华为数据中心项目首期945亩土地的征收和467亩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

  服务提速,保障也在提速。

  金盛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作为连接新区云谷片区和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的交通要道,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投资大,线路跨度长,涉及和林县、赛罕区、玉泉区3个县区,各类管线迁改涉及20多种60余家单位,而且控制性工程多,协调工作复杂,难度特别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新区多次对接自治区有关厅局和国家相关部委,最终获得财政部PPP项目入库。项目建成通车后,和林格尔新区核心区至呼和浩特市区的通行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20分钟。

  不断追求速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园区事园区办,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目前,和林格尔新区政务服务可办事项已经达到130项。不仅是办理事项越来越全面,而且办理速度越来越快,和林格尔新区跑出了一个新区该有的速度。

  更好服务的背后,是新区人创新发展、敢闯敢干、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的生动诠释。

  在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又签约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13.45亿元。这600多亿元的投资,将会更好地助推内蒙古地区算力产业加速发展。

  采访手记

  敢做善为就会有位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深入和林格尔新区探访,记者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尽管新区挂牌7年,但曾经由于资源消耗大,产值和利税不成正比,被业界一度称为“成本中心”。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甚至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曾对这里的发展有过困惑,但困惑不迷茫,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集思广益、八方求解,绘制的蓝图为新区吃下了定心丸。然而,要在当时仅有的几栋数据机房和一片空白的土地上建设“中国云谷”,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改革就要敢想敢闯,事实上,敢想敢闯在新兴产业领域,特别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尤为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敢闯敢为需要情怀、胆识和担当,需要稳进、务实和耐心,更需要视野、站位和格局。既要有基于地区优势短板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深思熟虑,更要有对于该产业在全区、全国乃至世界的精准定位,还要有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责任与担当。

  有条件就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企业零跑腿、拿地即开工、“住所托管”服务、“中介超市”、“56项授权”……随着一个又一个利他共赢、便捷高效的创新举措落地实施,大数据上中下游企业不仅相继“落户”新区,而且蜂拥而至“定居”这里,新区人用实际行动将“蒙古马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做出最好的诠释。

  2023年,和林格尔新区完成营业收入320.8亿元,同比增长156.5%,完成目标任务的267.3%,其中,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84.2亿元,同比增长89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9亿元,同比增长45.5%;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3个,总投资1356.5亿元……

  贯穿和林格尔新区方方面面的闯劲儿和韧劲儿,不仅造就了今天的“中国云谷”,更为创造未来的“世界算谷”增添了无限动力。

  和林格尔新区是一扇窗口也是一面旗帜,窗口是开放的,步伐会越快越稳健,旗帜则是永不懈怠的改革精神!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