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助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银行业也相应出现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风险隐患较多、违法违规乱象丛生等突出问题。资管新规的出台,有助于明确银行业机构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守好第一道防线,从根本上削弱风险滋生的土壤,同时也有利于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快转型
前不久,《关于规范 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 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份文件将营造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激发银行业 机构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让强服务、抓合规、促改革成为银行业 机构的内生动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分别排在 机构资管业务的第一二位。能够达到这么大的规模,主要是银行和信托机构提高创新能力、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满足客户需求的结果。
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银行业也相应出现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风险隐患较多、违法违规乱象丛生等突出问题。这里面既有一些机构自身市场定位不准、风险防控不力、改革创新不足的原因,也有监管制度不统一、不完善、不协调的问题。在资管新规出台前,银行业监管部门已经重点围绕同业、理财、表外业务开展多次专项治理,初步遏制了资金“脱实向虚”现象,相关业务增速明显放缓。资管新规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从制度上确保银行业资管业务的正确发展方向。
资管新规内容较为丰富,要求各有侧重。其中,规范资金投向主要针对的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打破刚性兑付、取消多层嵌套、限制分级杠杆、实行净值化管理、坚持持牌管理等,重在防控 风险。
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产品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并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予以一定限制,将改变以往一些银行业机构规避监管,将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产能过剩企业等限制性领域,甚至是在 业体系内自我循环等“脱实向虚”状况,有助于推动银行业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资金、产品、服务等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
资管新规打破了刚性兑付,将引导投资者真正树立风险意识、银行业机构建立资管业务和表内业务的风险“防火墙”、 市场遵循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原则。同时取消多层嵌套,较好地切断了 风险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传递的途径;严格期限匹配、限制分级杠杆、实现净值化管理,将风险控制在投资者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不至于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坚持持牌管理,明确资管业务准入条件,防止搞成任何人都能办 ,既能避免实体经济“空心化”,也可阻断风险在实体经济与 领域互相传递。
资管新规的出台,有助于明确银行业机构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守好第一道防线,从根本上削弱风险滋生的土壤。同时,也有利于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快转型,走差异化经营道路,积极吸收、借鉴国际银行业成熟的客户选择、风险定价等管理经验,改善产品研发能力、投资能力、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确定自己发展的边界、速度和规模,进而实现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刘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