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 2019-10-09   |   访问次数: 2150    
字体:

  开拓合作新路径 持续获得新动力

  上合组织: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a1ae5d7c5a13485692c86f1028aaa07d.jpg

青岛街头随处可见迎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标识。记者 周明阳 摄

  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覆盖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作为2018年中国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将于6月份举行。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 研究院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智库报告。报告从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发展动力及其对中国的意义入手,对上合组织取得的成就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保障其平稳发展提出了建议。

  高起点地区合作实践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缘起于解决边界问题的国际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也是在21世纪成立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经过17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性组织。上合组织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离不开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 研究院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的《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报告认为,上合组织的成立,是各成员国之间开启的一种高起点地区合作实践。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秉承“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与传统的对抗及零和博弈思维完全不同,体现了成员国尝试超越传统地区合作模式的愿望。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汪金国表示,上合组织包括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合组织扩员,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加入进来,这显示了上合组织成员包容和共同发展的意愿及目的,可谓“上海精神”最好的体现。

  在“上海精神”指导下,上合组织的发展具有典范性意义,异质性极强的各成员国从双边合作走向集体行动。如果说传统的地区合作组织,如欧盟、东盟、非盟等提供了一种主要由具有较多同质性国家开展合作的地区合作模式,那么上合组织则展示了一种国情具有显著差异、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国家之间开展有效地区合作的新路径。上合组织通过构建新型国际组织以推进地区合作的尝试,有望为欧亚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提供助力。

  中国在上合组织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合组织对于中国而言也有重要意义。上合组织是中国参与中亚事务唯一成熟和稳定的多边合作机制,也是中国推动欧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上合组织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对国际制度态度的转变,即从国际规则参与者、接受者向建设者、贡献者转变。

  “一带一路”建设为上合组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有助于促进区域经贸合作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型,进而强化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上合组织也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一定的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依托现有合作机制增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从而推动多边、双边和跨区域的合作。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后,上合组织成为促进中亚和南亚成员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制度平台,上合组织所具有的安全功能可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经济合作仍需加强

  2017年,上合组织吸纳印度与巴基斯坦为新成员,带来了如何消化扩员效应的问题,这使上合组织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成效欠佳,成为上合组织的发展短板。尽管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合作的范围、规模和深度等都在不断拓展,但组织框架内经贸合作成效仍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上合组织多边经济合作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经贸合作领域签署的协议等也有一些并未落到实处,在某些方面甚至落入“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窠臼。此外,事关上合组织发展的重大项目,如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上合组织自贸区等重大项目推进缓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报告执笔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曾向红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由此导致各方的认知和利益诉求存在明显差异,成员国存在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追求的问题。中亚国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事实,使其将优化自身经济结构作为优先目标,这与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等区域合作项目的目标存在一定错位,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短期双边经贸合作协议较容易达成,长期区域合作协议则很难签署。长此以往,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将更多地着眼于具体问题,无法在建立长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上取得突破。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方面,曾向红表示,目前两者的对接合作已经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如“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的对接已初见成效,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已进入经贸合作协议谈判阶段。不过,在实现战略对接过程中,上合组织自身缺乏融资平台、各国之间存在的投资和贸易壁垒以及对接进程较为缓慢等,都制约了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

  凝聚共识谱写新篇章

  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致力于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成员数量的增加更是为组织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当前国际社会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浪潮抬头之际,上合组织是一股清流,它有助于减少成员国之间互动的不确定性,维护区域稳定。曾向红表示,上合组织的持续发展,对各成员国来说是机遇而非挑战,对国际社会而言是福音而非威胁。只要成员国能凝聚共识、共同努力,上合组织一定能够获得进一步发展。

  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组织应积极推进“三个对接”,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上合组织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成员国的具体需求对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对接。只有做好这“三个对接”工作,成员国才会因为不断获得益处而增加对上合组织的认同,才能使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彰显自身价值。

  此外,上合组织应加强安全、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这四个领域的合作。目前,在安全合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对经济合作的需求正日益突出,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补齐经济合作的短板,使之与安全合作齐头并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 研究院研究员韩桦认为,在目前中亚因为上合组织存在而有比较良好的安全形势下,应该将安全的红利在经贸合作中予以充分释放和利用。

  加大民心相通工作,增进成员国民众对上合组织的了解与认同,也是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成员国的民意与社会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对上合组织的制度认同程度,这对中亚成员国尤其适用。一方面,上合组织需要完善人文合作的长效机制,扎实细致地推进人文合作,提高人文合作效率,以增进成员国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相互沟通;另一方面,上合组织应强化民生类公众物品的供给,促进成员国民众福利水平的提高。唯有夯实成员国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上合组织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各成员国对上合组织所做的战略投入和制度认同,为上合组织提供了持续动力,有效保障了组织的开放性和成员国所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未来,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合组织也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进而实现自身的巩固、发展和超越。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周明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