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创新和质量>小微企业 服务已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小微企业 服务已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选稿人员:郭红丽   |   发布日期:2019/11/27 11:14:09   |   浏览次数: 2993


   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我国 业的“重头戏”。今年2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 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 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 服务。而在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 稳定报告(2019)》(下称《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推动优化融资结构和 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 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银行体系方面,上述会议指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 产品,增加中小 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 服务。


  “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和合作性 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支持。”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7月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型银行发挥“头雁效应”,提升 服务质效;股份制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做出特色,明确市场定位;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机构立足当地,服务好小微、“三农”。


  从成效来看,银保监会日前表示,在监管和相关部门综合统筹的政策支持、激励、督导下,银行业 机构持续发力,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小微企业 服务正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银行体系还未完全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对小微、“三农”的支持力度仍有提升的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银行体系在服务小微、“三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在放贷速度、服务灵活性等方面, 产品与服务并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二是中小银行具有客户、区域优势,理应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但从中小银行当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它们还未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信贷支持和 支持,已成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在提高 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可以着力推进以下举措:


  首先,针对过去习惯于服务大型企业的国有大型 机构和股份制银行,监管层督促其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加快普惠 部落地,完善激励机制,提高 供给覆盖面及 服务可得性。


  其次,小型银行与民营、小微企业对接具有天然优势,未来优化 体系结构可以考虑对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出台相关倾斜性政策;或者试点成立一些专司其职的 机构,定向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和 产品供给。


  此外,《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部分机构存在“进城离乡”现象,偏离了支农、支小的主业。因此,王青预计,未来监管层或在监管考核方面出台具体规则,引导农信社等 机构回归县域市场,下沉服务重心,聚焦小微、三农,控制其业务多元化和跨区域经营。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