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18新利体育客户端 >广州黄埔区出台10条措施 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广州黄埔区出台10条措施 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选稿人员:刘佳   |   发布日期:2021/6/30 9:03:43   |   浏览次数: 2718


  6月22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聚集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简称“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面向世界汇聚知识型人才,大力吸引国际创新人才。

  2020年8月,《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国际人才自由港”作为知识城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作为全国首个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的措施,“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从引进顶尖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创新人才激励、实施伯乐计划、优化人才服务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国际创新人才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

  一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定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打造人才高地,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目前,全区入选各级重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达到115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超过130人,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占全市72%,创业团队占65%,创新领军人才占55%。

  “揭榜挂帅”不论出处,聚焦关键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

  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灿在发布会上介绍,“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创新实施揭榜挂帅,对成功攻克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按该项目总投入的30%给予补助,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最高可达1000万元。

  “实施揭榜挂帅制,既充分调动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创新力量,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又有助于发现、培养前沿技术人才,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黄埔区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季思表示。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立足自主创新,紧盯关键“卡脖子”技术,取得一批丰硕的科技成果。钟南山、赵宇亮等院士领衔的一系列尖端科技项目,有效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以禾信仪器、粤芯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开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和技术,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该区将细化榜单征集、发榜、评估遴选、成果评价等程序和规则,参考制约我国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目录,聚焦重点产业征集攻关需求,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

  院士引领打造人才强区,新设全国唯一工作站最高资助1亿元

  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少不了院士领衔。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历来非常重视院士项目引进,目前全区已聚集院士超过100人,共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6个,博士后设站单位93家。集聚中科院系列项目13个,省高水平研究院8家,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超过1000家。

  “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继续加强对院士项目的支持,对院士在本区新设立全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开展高端科学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建设重大科研平台的,经认定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

  “这项措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来黄埔创业很有吸引力。目前我们在郝跃院士的带领下已经建设了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未来也有建设院士工作站的计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副院长马博表示。该院目前已经集聚了65位教工,其中包括1名院士,5名长江杰出青年等国字号人才,18名教授,以及38位博士,未来还将持续引进3到5名院士级别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建立10名国字号人才团队,打造100名国际青年人才队伍和100名博士团队。

  “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还创新推出“伯乐计划”,鼓励企业在重点人才集聚地区设立人才工作站引进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入选各级重大人才计划的,按每引进1人给予最高30万元“伯乐奖”。

  创新人才激励延伸扶持链条,发挥用人主体作用

  该区在对企业走访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核心团队中层成员缺乏政策支持,希望能加强对这部分人才的激励。“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进一步延伸扶持链条,将企业核心团队成员纳入支持体系,对经认定的区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团队境内成员,个人在本区唯一工作单位获得的工资薪金年收入达到50—1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补贴。

  “希望通过该项措施聚集一批专业人才,大幅提升高职称人才比例,优化我区人才结构,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黄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锦高表示。

  据介绍,“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鼓励全区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职称评审。专设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资助,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副高级职称证书的,资助4000元。取得正高级职称证书的,资助8000元。专设新职业标准、职称评价标准以及自主评审资助,主导国家新职业标准或省职称评价标准编制的,给予20万元资助,开展副高级以上职称自主评审的,给予15万元资助。

  筑巢引凤集聚英才,知识城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总面积为2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13万人,活跃人口达到35万人,是中国和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历经10年建设,知识城已形成“三集群两高地”发展格局,引进龙沙、粤芯、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重大项目165个,在建项目186个,达产产值超5540亿元。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将知识城打造为国际人才自由港。为“筑巢引凤,集聚英才”,知识城积极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高标准打造现代化城市新样板。在建40公里风雨连廊,100%实施绿色建筑。建成“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交通路网,实现1小时快速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

  在基础教育方面,规划建设78所中小学,建成22所,实现从幼儿园至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在高教融合方面,引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高水平研究生院(研究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创新园。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