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印发《“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5-04-02   |   访问次数:37    |  来源:  
字体:

 

关于印发《“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

呼人社发〔2025 〕25号

  为深入推进就业促进行动,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优化首府创新创业生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促进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创业活动“五创联动”,推动创业 支持体系更加完善、创业指导和培训更加多元全面、创业载体功能发挥更加充分、重点群体创业更加活跃、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效能持续释放。2025年,开展补贴性创业培训4000人以上,服务初创企业500家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以上,征集优质创新创业项目不少于100个,打造示范性创业载体3家,新建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1-2家,通过各类创业服务帮扶创业5000人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创业资金支持

  1.加强融资扶持。拓展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健全投资生态链,加大初创期、种子期投入。设立“青城创梦贷”,提供个人最高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400万元的贴息贷款,按贷款实际利率的50%给予财政贴息,年内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以上。帮助人才领办创办的企业对接各类 机构,引导 机构不断丰富适配创新创业的 产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2.加大补贴力度。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创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政策及创业发展资金投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发放一次性1万元的创业补贴,对带动就业3人以上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一年以上的,再给予2万元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对正常运营3年以上且带动就业人数未减少的,再给予2万元的创业补贴。启动实施创业园场租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创业主体可享受每年5000元的租金补贴。

  (二)加强创业指导培训

  3.强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创业师资人员的选拔培养,整合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创业导师资源,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会同相关部门,组建由成功企业家、创业培训讲师(培训师)、创业成功典型等组成的创业导师服务团,新建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1-2家。发挥专家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策划、创业政策、企业管理、跟踪指导、咨询答疑等支持服务。

  4.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面向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征集创业项目,组建创业项目资源库,同步链接公共创业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创业选择。通过项目推介、项目巡展、信息发布等形式向创业者广泛推介创业项目,组织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项目展示活动,共开发、收集优质创业项目100个以上。

  5.开展多样化创业活动。举办“青创助航”创新创业大赛,征集青年创业创意项目不少于30个,选拔优秀项目不少于6个。开展不少于8场城市快闪或惠民演出、创业文化节、创业沙龙、创业故事宣讲等主题创业活动。开展“创意内蒙古”设计大赛,举办文旅政校行企对接会,鼓励文化文物单位通过资源合作、IP授权等方式,设计开发创意衍生产品。

  (三)加强创业载体建设

  6.优化升级创业园孵化基地。打造3家优质创业园孵化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以奖代补”资金支持。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创办的在孵企业占总户数50%及以上的创业园孵化基地,可认定为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给予相应资金支持。

  7.打造多元创业载体。利用现有各类园区、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客共享空间,服务初创企业500家以上。加快高水平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北部呼和浩特市科技城、中部赛罕区金桥“双创”示范区、南部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丁香扎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

  8.建设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高效便捷的创业服务供给方式,依托呼和浩特市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建设集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创业交流、跟踪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实现创业服务网上快办。

  9.推动创业资源对接。组织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活动,按期编制发布创业资源“三清单两名录”,通过相关部门官网、公众号和创业载体平台,集中发布、动态更新,统筹形成即时信息定向推送机制。组织开展小而精、分类型、定制化的初创企业专场招聘活动和灵活就业特色活动,借助“百场招聘”系列活动搭建初创企业用工招聘专区,促进初创企业人力资源对接。

  (四)扶持重点群体创业

  10.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深入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举办15期创业培训大讲堂,培训2000人次以上。面向高校创业培训教师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2期创业训练营。对在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或相当于前三等奖项)的创业创新项目,落地我市后经评估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支持。打造“青年驿站”,为来呼求职创业青年提供全年最长5天的免费住宿服务。

  11.加大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扶持力度。推动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重点扶持70个中小型家庭农牧场、25个中小型合作社,新认证400个家庭农牧场,建立2个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产业联结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普通农户1万户。

  12.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建立完善境外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支持发展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享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孵化机构的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创业园区为留学人员提供基础设施、创业孵化、创业培训、政策宣传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健全归国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开通“绿色通道”,提升归国人才和外籍人才创新创业便利化水平。

  13.鼓励更多群体积极投身创业。发展小店经济、首店经济、城镇商业综合体、商联体平台,打造升级社区、批发市场、现代商圈、特色街区等小店集聚区,支持早夜经济、地摊经济等特色经营,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自主创业、分时就业。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等自主创业,落实培训、贷款、场租等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帮扶力度。

  (五)打造优质创业生态

  14.优化创业环境。深化企业开办“一网办、一窗办、零成本、并联办”制度,实现企业设立、银行、社保等企业开办高频事项“一次办、并联办”。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降低企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强化创业者权益维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畅通监督举报投诉通道,完善12345接诉即办平台,解决趋利执法制约创业问题,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创新创业氛围。

  15.打造创业品牌。以“青创助航”创业服务品牌为统揽,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创业品牌,形成“1+N”品牌矩阵。拓展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加强创业政策报道解读,宣传先进创业典型,营造社会良好创业氛围。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部门、旗县区要充分认识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协作推进,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强资金保障

  各相关部门、旗县区要统筹安排、保障好面向各类重点群体的创业专项资金,加大对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强化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统筹调度

  各相关部门、旗县区要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本地区、本部门创业工作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加强统筹调度,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定期研判创业形势,强化针对性扶持举措,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来源: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Baidu
map